1942年六月,中途島戰役,日本大敗,喪失了四艘航空母艦和一艘巡洋艦,折損戰機285架,日本海軍戰力消耗大半。為了快速恢復戰力,日本海軍決定把原來由民間會社製造供應的飛機,改由海軍籌劃一個大型的飛機製造廠,地點設在神奈川縣的高座。(飛機由海軍製造,是由於當時還未成立空軍,空軍仍屬於海軍下的部門)。
當時日本青年大多被徵召赴戰場,技術青年勞工則多數被派往中國、東南亞太平洋等佔領區,最後只能動員年齡層更低的少年,但日本少年還遠遠不夠,就只能動員到台灣少年的頭上來。
計劃預計在台灣募集二萬五千至三萬少年工。他們並不公開宣佈,而是由幾個州政府直接與公學校連繫,在校園募集。提供的條件是到日本半工半讀,有公費可領,且修業完成後可取得中學、專科或同等學歷的畢業資格。「到日本造飛機」一時成為校園少年間互相傳說的好事。從1943到1944的兩年間,共募集了8419名「台灣少年工」,年齡從十三歲到十八歲。
到了日本,這些少年本以為是優渥待遇的各種條件消失了。由於飛機大廠仍在籌備階段,三個月的培訓結束後,除了留守本廠的四千多人外,其餘四千多人被派到各地鐵工廠、飛機廠、機械廠做實務操作訓練,再加以日本寒冷的天氣,讓這些少年工吃盡苦頭。
1944年4月1日,高座海軍工廠正式開廠營運,這八千多名台灣少年投入生產。而生產的飛機正是崛越二郎(他就是宮崎駿電影《風起》故事的主角)所研發設計的新式攔截戰機〈雷電〉。這一型戰機是為了攔截美國B-29長程轟炸機而設計的。它可以在9分45秒升空到8000公尺,時速可達650公里,裝載四門火炮。然而,日軍終究不敵美軍的強大軍力,以及最後的原子彈。
然而也因為它是戰機製造工廠,美軍對日轟炸時。它是重要目標,不少少年工就死於轟炸中。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