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世界,可能每个人都需要花一生来回答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是谁”。
“我是谁”这个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一个人的阅读经历所决定的,而阅读经历既包括有字书(印刷物、电子书),也包括无字书(一个人的经历、际遇)。无字书构成了一个人的问题与困惑,它会进一步影响着选择有字书的标准,以及理解有字书的切入角度;而对有字书的阅读,又会反过来塑造一个人对于无字书的体验能力。
学者私下都读什么书?阅读给学者构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这期播客中,何必和施展将一起聊一聊对他们影响深远的那些“有字书”。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3:25 历史是在具体的人的博弈中展开的,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
12:15 宪法文本是一个历史的表象,它背后一定要有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性的机制去推动这个历史的展演和变化。
14:47 所谓内卷,就是在有限的经济空间当中过度地投入了各种资源,以至于投入产出比完全不划算。
21:20 在黑格尔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整合要跟整个世界的进展紧密勾连在一起。它只有参与到世界市场之中,在基本的经济基础上,才能打开一个人口天花板。
30:50 实际上我们观察人类社会观察历史的时候,你既要看到什么在变,同时又要看到什么?没变,你只有看到没有在变的东西,你才能真的去理解那些变的东西。
34:54 究竟中国是谁?中国究竟怎么走到今天这个样子,中国究竟未来可能往什么方向演化?我们都在持续回应、关注、思考这些问题。
42:45 中国有一个能力就是,任何东西,哪怕不是我们自己原创的,都是别人创出来的,但只要在中国这把它再做一遍,它都会产生世界级的影响力。
【本期书单】
施展《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