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在1980年代的重慶南路,你會有許多驚喜,因為這裡,藏著許多被查禁的書刊。
這是一條書店街。最多的時候,這裡有上百家的書店,銷售著從古典文學、現代文藝、藝術書法、大學用書、政治法律、實用科技、漫畫等,到高考普考、學生參考書、職業教育用書等等,應有盡有。
這些書店的門口都有騎樓,騎樓下便是一家一家的小書攤。攤子上主要賣報紙、雜誌、香菸、打火機等。除了擺在攤子上,還掛在騎樓柱子邊,五顏六色,琳瑯滿目。雜誌類型從商業、政論到文學藝術,什麼都有。有新出版的,也有上月還未下架的。當然,有些非常風行的暢銷書,這裡也會賣。
如果你是一個讀者,站在攤子翻看一些政論雜誌,而且是黨外色彩的,過一會兒,攤子的老闆就會從攤子的下方,拿出一本黨外雜誌,問道:「這一本是剛剛查禁的,你要不要?」
你不能拿起來翻閱,因為這是禁書,被看到會有麻煩。但封面上聳動的標題,激起你的好奇心,會讓你想掏出錢。於是老闆就火速拿一個塑膠袋子,把書包起來。然後,你還可以問:「還有其它的嗎?」於是陸陸續續的,你看到老闆悄悄拿出幾種不同封面的雜誌,說:「這些都是被禁的。」有新的,有舊的。沒得講價的,買到就算好運了。於是你挑一挑,包起來帶走。
靠著這些小攤子,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打開了一個新的出路。這出路當然與市場的需要有關。有太多人願意看黨外雜誌,那些火辣辣的批判嘲諷,以及政壇的內幕。
這些被查禁的雜誌是如何進入市場的?在戒嚴體制的嚴密監視下,怎麼運作呢?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