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EP8 圖書醫院CSI 從東西方裝幀藝術看書的發展史

道聽圖說
道聽圖說
Episode • Dec 18, 2024 • 51m


來賓|徐美文館員(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圖書醫院修復師)
主持|楊達(永續大使)

道聽圖說第八集邀請國立臺灣圖書館圖書醫院徐美文修復師,帶您一窺東西方裝幀藝術蛛絲馬跡。歡迎收聽、追蹤節目
我們習以為常「書」的形式,從什麼時候出現?
為什麼在西方卡通中,毒藥常是綠色的?可能與18世紀出現的化學顏料「舍勒綠」(Scheele's Green)有關?
受氣候影響,歷史上東西方各採用什麼樣的物質來製作書頁呢?
書籍就像你我一樣,其實各有不同骨架與樣貌。
平常大家可能喜歡翻書、看書,卻不見得真正認識一本書。
本集節目中,由「臺灣圖書醫院」圖書醫生化身CSI探員,帶各位聽眾進入圖書「裝幀」的世界,一起穿越歷史洪流,從東西方圖書裝幀的蛛絲馬跡,認識不同文化脈絡中的書籍特色及趣味知識。


|裝幀相關名詞介紹
|舍勒綠(Scheele's Green)|
瑞典化學家卡爾.舍勒(Carl W. Scheele)1775年在實驗室發現舍勒綠,是一種黃綠色的亞砷酸銅複合物(CuHAsO3),過去曾風靡歐洲,大量運用於印花及壁紙塗料,然而具毒性。傳言拿破崙流放聖赫倫那島,在他住處壁紙上使用的塗料就是舍勒綠,間接導致拿破崙死亡。
|萬年紅|
沈重、不透明的橘紅色顏料,由四氧化三鉛組成(Pb3O4),俗稱紅鉛或鉛丹。明清時期產於廣東沿海地區,萬年紅刷塗於紙上,可染紙防蟲,也是道家煉丹的材料,有劇毒。
|和式綴|
也稱「綴葉裝(てつちょうそう)」,在中國古代唐朝時期,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國書籍縫繢方式很可能藉由此傳到日本,影響日本書籍的裝訂方式。和式綴在每帖書葉折縫處打四眼,每兩眼為一組,以一條綴線兩頭各穿一根縫針綴訂。
|瞭解更多
1「國立臺灣圖書館官網——臺灣圖書醫院」https://www.ntl.edu.tw/np.asp?ctNode=1662&mp=1
2「臺灣圖書醫院」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ookHospital/
歡迎按讚、追蹤圖書醫院最新活動訊息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