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EP181 苦難的記憶,文化的燈火

台灣故事館
台灣故事館
Episode • Sep 24, 2023 • 16m

《槓桿不賭命》是一檔來自美股投資者的真實紀錄,我是主持人何星,我會與你分享如何聰明的使用槓桿放大指數投資的複利威力。一起在房價超高薪水超低的時代,提高金融邏輯與認知,換取更多選擇的自由。

https://fstry.pse.is/7tgh4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當時來台灣的一百二十萬人之中,公務員、地方文官、知識份子、大學生等,約莫有三十幾萬人,其中不少原是大學老師、文人、作家,而當時台灣的高等學府只有台大、台中農業學校(後來的中興大學)、台南工業學校(後來的成功大學)等,這些學養俱佳的知識份子值此亂世,無處可去,只有高成低就,到台灣各地先謀取教職,求一個生存的工作再作打算。
台灣各地的師範學校、中學就成為了他們的去處。
 
被台灣畫壇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導師」的李仲生,即是最好的例子。
李仲生,1912年生,廣東仁化縣人,早年讀廣州美專、上海美專,愛好前衛藝術,1933留學日本大學藝術系西洋畫科,1937年畢業,期間曾在前衛美術研究所學習,入選被稱為「前衛中之前衛」的〈二科會第九室〉畫展,並參與〈黑色洋畫會〉的活動。在這裡他學習了日本前衛藝術美學教育「以精神傳精神」的方法,並不讓學生觀看作品,而是以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創造思維為主。抗戰期間,曾任教於重慶國立藝專,參與重慶的〈獨立美展〉(參與的畫家包括:丁關良、丁衍庸、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等),及〈現代繪畫聯展〉。抗戰勝利後任教於杭州藝專。
1949年來台後,由於台灣沒有藝術專門學院,他只好轉而任教於台北二女中,平時則與黃榮燦、劉獅、朱德群等,合組一個〈美術研究班〉開班授課。不久,黃榮燦因匪諜案而被槍決,此事造成他很大的衝擊。原本前衛藝術以叛逆、創新、獨立為標榜,這是李仲生的藝術理念,但叛逆所形成對現狀的不滿,對理想的追求,卻讓他深深苦惱。他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下,教了幾個後來很著名的前衛藝術家,如蕭勤、夏陽、吳昊、霍剛、陳道明等,後來人稱台灣抽象藝術的「八大響馬」者。但他終究有感於台北政治環境的壓抑,而決定南下彰化女中教書。一教就是近三十年。
當時的台灣藝術界有兩大系統:一個是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傳統水墨,如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等渡海三家等,一個是台灣日據時代以降的歐洲印象派傳統,李仲生的前衛藝術為台灣新一代的藝術家帶來新的視野,頗受學生的歡迎。他們聽說他去了彰化女中,竟主動要求上課。
李仲生不像一般畫家會讓學生去他的畫室一起上課,他反而約學生在彰化車站相見,一杯茶、一杯咖啡,一對一,聊一個下午,談創作觀念,歐美最新藝術風格,甚至談潛意識與創作等。他深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與侷限,個別指導,從繪畫理念到人生哲學。他總是認為,當代藝術是一種觀念的叛逆與創新,唯有突破了思想,藝術才有新意,所以他不希望學生受到他畫作的影響,而要有所獨創。
在彰化女中的期間,他默默創作,口袋總是帶著中學生那種極其便宜的舊舊的作業本,可以隨時拿出來畫草稿、素描。他總是告訴學生,創作是自然而然來臨的,不需要拿那種高級紙做好姿態才叫繪畫,想到就畫,想畫在什麼地方都可以。
對彰化女中的學生來說,他像一個平凡無比的美術老師,讓學生自己畫素描,活在自己的創作裡。
多年後,李仲生舉辦畫展,名滿台灣時,那些從前的高中女生才驚呼:啊!那個看起來很平凡的老頭子,竟是台灣前衛藝術導師,而且他的徒弟,還「八大響馬」!
 
是的,一九四九的苦難,讓台灣負擔起中國近代史的苦難,一百二十萬流離失所的人、心靈與生存的重荷,它給台灣帶來戒嚴的時代,政治的壓抑,兩岸對峙的冷戰,但它也帶給台灣另一種苦難的力量,記憶的力量,和文化的燈火。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witch to the Fountain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