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不賭命》是一檔來自美股投資者的真實紀錄,我是主持人何星,我會與你分享如何聰明的使用槓桿放大指數投資的複利威力。一起在房價超高薪水超低的時代,提高金融邏輯與認知,換取更多選擇的自由。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神馳故鄉,心嚮田園,回鄉下之後,要定心從事文學!除了獻身文學之外,就別無他途了吧!要大量地讀、不斷地寫!
昨晚聆聽一夜雨聲。早上陰天,傍晚轉晴。上午在家讀戲劇《市街的風景》並繼續寫〈聘金〉,寫了約六張。叔叔寄來電報和一百圓的電匯,為這溫暖的骨肉親情感激涕零。午睡,去配給所領加配的米。」
這是1942年4月29日,作家呂赫若寫於東京的日記。就在11天前,東京遭遇空襲,美軍轟炸東京市區,高射炮的碎片落在他家隔壁屋頂上。次日一樣空襲。東京生活已非常困難,食物靠配給。他家有三個孩子,食物根本不夠,只得去警察局請求增加配給,不然孩子無法忍受飢餓。他在等待台灣家裡寄錢來,好讓他買船票回鄉。他要回到家鄉,開始寫作的志業。
早在1935年,22歲的呂赫若就以處女作小說〈牛車〉發表於日本《文學評論》而受到文壇的重視。這一年他還創作兩篇小說,發表在《台灣文藝》上。次年〈牛車〉與楊逵的〈新聞配達伕〉、楊華的〈薄命〉,被選入胡風所主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一書中。這是第一次有台灣作家被介紹到大陸,在上海出版。當時他從師範學校畢業不久,在南投鄉下當小學教員,餘暇專心寫作,卻已創作出讓台灣文壇目光為之一亮的作品。
〈牛車〉的寫實筆法非常細膩,場景的描寫、人物的刻劃、對台灣社會分析的精準,連日本文壇也刮目相看。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