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羅大佑出版在《之乎者也》專輯中唱出〈鹿港小鎮〉的時候,怎麼樣也沒想到四年後,鹿港小鎮會爆發出台灣最大的環境抗爭運動,並改變台灣的社會。
社會脈動,是非常微妙的。它不是單一的因素可以解釋,而是諸種複雜因素之交錯互動、融合激盪、爆發新動力,再引發新一波脈動,相激相盪,螺旋式的前進的過程。從〈鹿港小鎮〉到社會運動,這過程是整個台灣社會內部各種社會力不斷激盪脈動所引爆的。
1979年,羅大佑在台中修理摩托車,修車的小徒弟是一個黑手,因為修車更換零件,手上沾滿機油,臉上有著黑色污痕,他感嘆著和羅大佑說:「唉!好久沒回去鹿港了。」言下之意,有一種沒有成就,無顏回去見家鄉父老的感覺。羅大佑心想,台中到鹿港也不遠,就這麼不敢回鄉,那個離開家鄉的年輕人,懷著夢想出來,想像都市裡的黃金天堂,如今失望了,但家鄉也已改變。他於是寫下〈鹿港小鎮〉這首歌。1982年,這首歌首度發表在《之乎者也》專輯中,引起台灣社會很大的震撼,不僅是這樣的搖滾曲風為過去所無,遠遠超越民歌那種樸素的民謠風,更直指人心中,一個失落的、記憶的故鄉,以及徘徊在文明中的徬徨。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這一首歌和早期陳芬蘭唱的〈孤女的願望〉不同,更和鳳飛飛〈祝你幸福〉〈奔向彩虹〉不同。陳芬蘭歌裡,充滿一個離開農村的孩子,對新設的工廠以及工業文明的期望,對都市生活的渴望。而鳳飛飛的歌,則是在經濟起飛時期,對幸福與未來的希望。但羅大佑的歌中,已經對都市文明開始質疑,開始批判。都市裡的霓虹燈,都市裡的文明,不是當初的夢想。他懷念著鹿港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懷念當年長髮迎空的姑娘;然而,「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祐,世世代代傳香火」。
這歌裡寫的是一種家鄉的變貌,古老記憶的失落,對現代文明的批判。從1960年代〈孤女的願望〉的離鄉,到1970年代〈祝你幸福〉的追求,到1980年代〈鹿港小鎮〉的失落與批判,它代表著台灣三個時代的急劇社會變遷。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