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松站在演講台上,旁邊站著負責監督的日本憲警。他對著台下聽眾,高聲問道:「台灣被日本統治,今年正好滿四十年,到現在才開始實施半數議員由人民選舉,我在發表政見之前,先要請問大家,你們對日本這四十年的統治,感到滿意嗎?」
幾百位的台灣民眾鴉雀無聲。他提高聲音再問:「台灣人請說實話,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你們滿意嗎?」
依然沉寂,沒有人作反應,只睜大了眼睛望著陳逸松。旁邊的日本警察坐立不安了,瞪眼看著他。他也轉頭,無懼的回望一眼。
「我最後再問你們一次,」陳逸松的聲音更大了:「你們對日本的統治,感到滿意呢?還是不滿意?請回答。」
還是沒有人回答。日本警察站了起來,過來問他:「陳先生,你在說什麼呀?」
陳逸松把問題重覆一次。
日本警察說:「你問這問題幹什麼?」
「我一定要問,才知道他們對日本的統治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這樣我才有充足的意見發表啊。」
「你不要問這個問題不行嗎?」警察說。
「我問這種問題不行嗎?」警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這是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來,在民眾不斷請願,要求設置議會,要求實施民主選舉以來,第一次舉辦選舉。1935年台灣總督府公佈實施「改正台灣地方自治制度」,並訂於11月22日舉行台灣第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當時台灣有五州、七市、三十四街、三百二十三庄。市相當於現在的台北台中等市,州相當於縣,街庄相當於鎮。市會相當於市議會,州會相當於縣議會。但街庄的協議會則只是諮詢機構,並無實際作用。
州會議員一半由總督任命,一半由市會議員及街庄議員選出。市會議員則一半由州知事任命,一半由人民選舉選出。但是選舉人的資格卻限制得非常嚴格:「年滿二十五歲,在當地住滿六個月並年納五元稅額以上之男子」始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按這個規定,當時台灣人有四百多萬人,有選舉權的人只有兩萬八千多人。而日本人在台有二十多萬人,擁有選舉權者卻有三萬多人。限制男性、財產且只有半數議員的選舉,事實上連「半個自治」都算不上。但對爭取設置議會抗爭多年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員來說,卻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選舉。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