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签署新关税实施令,宣布自8月7日起,对数十个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10%到50%不等的所谓“对等关税”。就此,法国世界报周五在该报纸质版的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说,国际贸易进入弱肉强食的时代。美国的新关税让全球贸易地图似乎被按下了快退键,一下子就被退回到了1930年代。美国对数十个国家宣布的关税数字仿佛要在世界地图上重新筑起一道道的关税墙。
法国世界报表示,特朗普在与欧盟达成15%的税率协议后,欧洲人忍住了,没有反击。中东欧一些国家担心失去美国的安全庇护,选择低头,结果在谈判桌前,欧盟一片分裂。欧洲缺少美国式的“地缘政治肌肉”,只能当被迫点头的学生。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无奈地感叹说:“要自由,就得让别人害怕。可惜我们不够吓人。”
特朗普显然是尝到了甜头,如今他准备把他的保护主义配方推广到全球。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是2.5%,现在,根据特朗普新签署的关税税率,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猛升到了约17%,创下1930年代以来的新高。
“非歧视原则”
法国世界报指出,美国宣布的新关税,并非一视同仁。加拿大和墨西哥因“北美工厂”的地位而获得豁免,中国被重锤打击因为中国是主要的敌人,不过中国显得胸有成竹,北京手里握着“稀土牌”。其他国家则接受特朗普的统一的保护主义措施。这一操作直接撕裂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这个支撑了四十年全球化繁荣的神圣基石--“非歧视原则”,如今在特朗普的手下脆弱得像薄饼。
法国世界报指出,在新的世界贸易地图里,跨国巨头能够凭借全球工厂来调配产能,从而在关税迷宫中游刃有余。
法国世界报还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是会持续下去的。走孤立主义的路线和与中国竞争,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
不过,美国的孤立主义也会带来很多现在还没有答案的问题。比如:世界其他国家将如何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如果美国退出全球经济,美元还能继续作为国际货币吗?自2025年初以来,美元已贬值10%,但还没有其他货币能够承担起避险货币的角色。
经济区域化
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战略持续,美国或在短期收获“本土制造”的掌声,但长期可能付出物价上涨与盟友流失的代价。
世界其他国家也不会坐以待毙。中国会与新兴经济体趁机强化南南合作,打造不依赖美元的贸易网络,让“去美元化”从会议的口号变成购物车里的现实。印度悄然恢复了与新西兰和欧盟的贸易谈判,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的12个成员国正在积极地联络东南亚与欧洲。
与其说全球化死去,不如说它在变身:全球经济将会朝经济区域化的方向走去,政策一致的国家之间的协议将得到加强,市场和产地之间的距离也将更近。未来的世界贸易地图恐怕将更像一块五彩拼布。
至于普通消费者?他们未来大概只能一边埋怨物价,一边怀念那个叫“全球化”的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