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个半月前,苏箐要离开华为汽车BU部门的事实,关于他的去向与华为汽车BU结构调整,都在谈判和变化中
今年的1月27号,在苏箐离职消息得到华为官方承认后,其实关于他的去向也有一个“谣传”:将担任大众在中国设立的自动驾驶公司CTO。而他将带领从华为的四五百人团队一起加入大众。
其实这也算是华为的一项对外交易,跟荣耀和X86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全是。作为顶级技术专家,且是具备一定领导力与战斗力的“老人”,苏箐团队也许更像是华为求生存的一枚筹码。
不过,当初苏箐发表不当言论受到内部和外部非议也是事实,毕竟大公司都会存在内部权力斗争。而人事斗争过程中,也推动着不同业务部门的扩张与收缩。
事实上,我们认为苏箐发表的大部分所谓不当言论,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私下里还会拍手叫好,比如:
L5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办到的,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引入,会提升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讲难听点就是刹人。”
“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机器的智商都不会超过人类,而完全自动驾驶在这辈子也很难实现。华为将尽量让这个行业平稳度过未来5年的危险期,不然华为就可能是历史的‘罪人’。”
只是在需要“擅长打圆场、不犯错”和“拉帮结伙”的汽车供应链2B市场,过于耿直和直白是绝对会吃亏的。在国内,这个产业还是需要有更多的伙伴,而非敌人。
而在内部,苏箐领导的ADS汽车全栈解决方案团队,很显然与包括MDC在内的华为团队有一些业务与理念上的冲突。
ADS强调为车厂提供软硬一体“全家桶”方案。而MDC则是在保持自研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呼朋唤友,创建一个算法合作伙伴满天下的生态。
此外,由于华为汽车BU部门相对“年轻”,所以这两年架构调整变化极快,其实很多小型团队成立与解散,就在须臾之间;而在软件世界,就知道有三件事是最正常的——“不合”、“离职”与“再创业”。
其实从《财经》在11月份曝光华为自动驾驶原研发部长陈奇(苏箐同僚)加入极氪,再到12月份华为在苏州召开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生态大会”,都预示着华为汽车BU内各业务线一些微妙的权力变化。
当然,尽管他们仍然表示“全栈方案”与“局部方案”在并行推进,但明显的是,包括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被拿出来放在了聚光灯下。无论是硬件还是“拉产业链兄弟一起做的说法”,都属于MDC。
所以之前有人说华为会放弃激光雷达,个人觉得这不太可信,因为不明智。
说回苏箐带领的一部分ADS,未来极有可能会以挂靠某家车企的新身份,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迅速把华为全栈技术装进车里的最好方式。
而谣传中如大众这类集团,在当下特殊的国际环境与考虑到大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其实也需要在国内有一套独立的汽车智能软硬件系统方案。
而华为仍然有千人组成的汽车BU部门,能否蹚出汽车市场的大生态路线,也是未知数。但是他们受到了很多“相对弱小”中国技术公司的欢迎,而这些公司,也是汽车市场的新手与破坏者。
中国汽车市场,有华为不一定能做的多好;但没有华为,就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