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理論」,對在公害現場採訪過的我來說,並不是「大雁帶小雁」,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過程,而是明明白白的公害輸出。日本是在1970年代,勞動力成本增加、公害問題嚴重以後,開始將工廠外移至台灣。更何況,給台灣帶來公害的,不是只有日本,還有美國。
正是我離開台灣前不久,1994年,立法委員趙少康提出質詢: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簡稱RCA)桃園廠因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等有機溶劑處理不當,而嚴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1967年,RCA來台設廠,主要生產電視及電器產品,總廠設於桃園市,並在新竹市、台北市、宜蘭縣設分廠。可以想像,在電視機剛剛普及起來的台灣,一家先進的美國公司在台灣生產,是多麼受到政府的歡迎,在土地取得、資金運用與申請手續上會有多大的方便。民間也一樣。一些高中畢業的女生,把進入這個跨國公司工作當成無上的光榮。
為了方便加班,RCA蓋了幾幢員工宿舍,「有粉紅色的牆壁,白色的地板,床單是白色的,被單是淡藍色的,全部都是公司統一提供,每兩個星期統一送洗,連浴室都是一間一間分開。」從農村裡出來的員工黃碧琦後來回憶說:「像住飯店一樣。我們還說以後如果RCA宿舍要賣,我們就買下來一起住。」
懷著喜悅的女孩子,卻未曾料到,RCA來台投資看中的是台灣的薪水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而環境保護更沒有人注意。電子廠裡有許多電機製品需要用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等有機溶劑去洗滌,它會冒出一種白色煙霧和臭味,起初員工都認為是正常的,總是忍受著,為了掩蓋空氣中的臭味,還有人在口罩上塗綠油精。
事實上有機溶劑的危害早在1972年發生過。美商淡水「飛歌」電子廠、日商高雄「三美」電子廠、及其姊妹廠「美之美」電子廠,連續爆發多起女工因吸入、接觸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中毒,致患肝病死亡的案件。消息經媒體曝光後,立即造成數百名電子業女工的辭職效應。
當時處於戒嚴時期,電子產業又是政策上鼓勵的勞力密集產業,當局立即下令內政部衛生局展開全省的電子業工安檢查,要求增強通風設備,以避免勞工吸入有機溶劑的毒氣,隨後並公佈「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積極催生「勞工安全衛生法」,以顯示對工安改革的決心。然而,法令歸法令,電子產業之毒害員工健康與環境,卻在有意的掩蓋下發生了。RCA就是最好的印證。
RCA的有機溶劑廢水並未經過處理,而是直接排在地面,後來發現有問題,就挖一口井,把有機溶劑廢水直接排入。日積月累,有機溶劑滲入地下水。更悲哀的是:廠房中並未供應自來水,而是直接從地下水取用。員工的飲用水、宿舍的洗澡生活用水,都已經被有毒溶劑污染,出現異味。員工覺得奇怪,卻沒辦法,只好想辦法泡即溶咖啡,或者茶葉,來壓下那異味。隨後員工才發現,工廠的管理層都不飲用工廠的水,而是自帶礦泉水。然而,誰會想到這樣先進的跨國公司,會如此狠心呢?
最先造成影響的是員工的健康。有多位女性作業員在懷孕期間,總是不明原因的流產,還有一位女性29歲就罹患乳癌。員工都知道流產的事,但沒有人想到是工安所造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