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的“戊戌变法”正式开始。而变法刚过百日,便遭到了守旧派的扑灭。康、梁逃亡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变法宣告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后,有感于彼时中国的积贫积弱,清政府昏庸无能,西方列强的野蛮无耻,于1900年在《清议报》上发表了《少年中国说》。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是湖南文人、清末民初第一奇人杨度对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的呼唤之应答。后来也常有人说,一部湖南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湖南会对近代中国产生如此深刻的现代性塑造?湖湘知识分子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一期,我们请到了施展老师和孟庆延老师来专门聊一聊湖南与近代中国。
【本期嘉宾】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04 为什么湖南被称作中国普鲁士?
04:5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解决了清王朝的危机,但也给清王朝的瓦解埋下了种子。
15:28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背景是什么?“万类”可能隐喻着什么?
16:20 儒学地域化后,在湖湘叫实学,在岭南叫心学,在江浙叫朴学。
20:20 问题研究会的第一句就是,要研究各种问题,必须先研究各种主义。
24:12 湖湘之地及其孕育出的革命者,其实构筑了整个湖湘的文化传统,也构筑了对“经世致用”的理解。
29:21 青年时代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正成型的时候,重回现代变局与新旧传统的交际的历史现场,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