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无人知晓」,我是孟岩。
这期节目是我和阿娇的对谈。我们的缘分始于《人物》杂志的一篇特稿,标题是:《我只是喜欢活着而已》。阿娇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无人知晓」以及我的喜爱,文章发布那天,很多朋友把它转发给了我。
被人喜欢和认可肯定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更让我好奇甚至震撼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张阿娇,以及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我对阿娇有两个好奇,第一个好奇是:她是怎么做到什么题都能解的?无论是第一份工作里独自完成募投管退,还是在生活中面对父亲患癌、自己患癌,再到康复后去异国从零重启,以及她的第二次确诊。似乎,宇宙给出的各种的难题,阿娇都能答得上来,而且都能完美交付。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我更想知道,这些所谓的坚韧与生命力背后是什么。是焦虑?是恐惧?是证明?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第二个好奇,可能有些残酷,但是我确实还想知道,想问问她,当一个人真切地面对死亡的迫近时,她看破了什么,放下了什么,还在意什么。
8 月 29 号的早上,我到达了上海。见面的时候,阿娇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裙,半躺在小宇宙录音室外的沙发上,看得出经过连续几天的化疗,她有些疲惫。其实当天我的状况也不太好,感冒后我咳嗽了很长时间,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不知道能否完成当天播客的录制,但是我们俩都如期赴约了。
节目的最后,我和阿娇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互说再见,而是拥抱了一下。
阿娇和我一样,都很喜欢看落日。
她说,希望你下次看到夕阳的时候,会想起这个下午的对话。
我想,我会的。
官网地址
https://youzhiyouxing.cn/n/materials/2006
本期嘉宾
阿娇:我不去介绍自己是谁,从零开始,无人知晓。
猜你想搜
02:01 《人物》杂志专访,作者谢梦遥,标题:《我只是喜欢活着而已》
02:59 阿娇 2018 年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标题:《如何度过人生艰难:魔都28岁硬核知识型美少女自救指南》
06:14 往期无人知晓嘉宾,《人物》杂志主编,张寒,相关节目:E17 孟岩对话张寒:我不再害怕什么
08:04 2005 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第 114 届毕业典礼上发表著名演讲,讲述了他人生的三则故事,第一则,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如何串连在一起 (connecting the dots);第二则,关于爱与失落(love and loss);第三则,关于死亡(death),并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作为结语。
18:37 三联生活周刊刊载的相关文章,作者刘敏:35 岁两次患癌:「精英」标签之外,一个小镇姑娘独自面对死亡
32:39 相关节目:E04 孟岩对话张潇雨:在投资这件事儿上就别折磨自己了
36:46 盈亏同源:让你赚到钱的那套逻辑,也可能会让你亏钱,优势和风险常常是一体两面。
39:02 募投管退:一级市场投资的完整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募(向投资人募集资金)、投(把钱投到企业里)、管(投后持续帮助管理企业的发展)、退(退出投资,拿回收益)。
72:05 此处提及的「摄影师退后几步」,可能是指新闻伦理学中的「最小化伤害」原则(Minimize Harm)。《美国职业记者协会》(SPJ)在记者伦理准则中明确指出:记者不应当为追求新闻素材而过度侵入TA人隐私(Pursuit of the news is not a license for arrogance or undue intrusiveness);对未成年人、受害者、无法充分同意者应特别谨慎、尊重其主体性(Use heightened sensitivity);切勿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把 TA 人的痛苦当作噱头(Avoid pandering to lurid curiosity)。因此,「退后几步」(或「克制」「尊重当事人」等)在新闻学中代表了一种职业伦理提醒:有些画面虽然具备新闻价值,但如果它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或被纯粹消费化,专业的新闻创作者应当保持克制,不去把镜头推进,而是选择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