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身处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总能抱持同理心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医生而言。吊诡的是,这本是医治与沟通的应有之义。医学人文对话系列的第二集,我们的嘉宾是一位勇于跨界的医生温潇。
我们聊到了从医岁月的光荣与艰辛,聊到了像张文宏医生那样的职业榜样,也聊到他在教学和创业路上挣扎和成长。学生与老师身份的转换,医生与创业者思维的融汇,让温潇始终思考着如何为他者赋能。穿上白大褂治病人,脱下白大褂救学生。身病可治,心病难医,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何尝不是医者仁心的化身呢?
怎么做好医生,这或许并非是人人关心的话题,但却关乎我们如何照护自身、又如何医治他者这门“人生必修课”。
嘉宾简介
温潇,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在读医学博士,曾供职于上海华山医院和静安分院感染科,在复旦讲授《问诊的艺术》全英文课程;现从事在线教育创业,致力于医学人文教育创新。
你可能会听到
#02:15 医生对病人的“照护”为何缺位
#06:05 问诊的过程被简化为消费场景
#07:05 病人深夜求助,医生该怎么办
#12:10 从张文宏医生身上学沟通
#13:00 好的医生可以给病人“充电”
#18:50 职业成长需要榜样
#21:56 服务者应该在乎客户的价值和品德吗
#24:23 这个社会常常忘记:医生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