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几分钟就能轻松做出一道美味佳肴,这样的“超能力”你羡慕吗?
中国的八大菜系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味蕾盛筵,但这也让中餐文化成为不少人的难以承受之重。国人讲究“锅气”和食材的新鲜,调味手法多样且全凭经验,每个人都有一套成熟的烹饪秘方。
当年轻人疯狂996忙于生计时,中餐菜式繁杂的工序也成了他们踏入厨房的阻碍。如今,预制菜的魔力似乎消解了他们进厨房的门槛。
春节期间,预制菜更是迎来了销售旺季。“准备几道预制菜可以节省准备年夜饭的时间”、“过年期间想靠预制菜在亲戚面前露一手”等成为人们选择预制菜的重要理由。
不过疑虑也随之而来。工业化食材加工是否构成对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挑战?预制菜的口味和食品安全该如何保证?预制菜会让年轻人变得更懒吗?
事实上,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类似的产品形态出现已有20年之久。由初加工到深加工,预制菜的品类也随着加工的操作难度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到消费者的餐饮食谱中。
早在2020年初,不少餐饮企业为了对抗疫情已经尝试在不同渠道售卖提前采购好的食材和半加工食品。2021年过去,各地疫情的接连反复也间接导致了餐饮股价大跌,寻找堂食之外的“第二条增长曲线”成为燃眉之急。
加之两年以来,在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等倡议下,预制菜一度成了拯救孤独漂泊青年、烘托春节仪式感的救命稻草,这才真正触发了预制菜的“网红”开关。
若你在淘宝首页搜索“预制菜”,前几页则主要是太二酸菜、广州酒家、大董、眉州东坡等餐饮品牌的预制新年礼盒。
不仅如此,目前市面上还有不少跨界玩家。例如海尔食联网预制品年夜饭正式上线预制品物联网平台,并推出了4大套餐、20道预制菜系,放入蒸烤箱进行烹饪几分钟就能端出特色料理。
值得注意的是,提起预制菜,北方风味有羊蝎子,四川口味有麻辣鱼,广东地区有佛跳墙,不同区域都有地方特色的爆款菜品,但是在消费者看来,你很容易联想到某个区域的特色预制菜,但却很难说出爆款背后的品牌。
而预制菜的区域产品在当地销售火爆,并不意味在将它推向全国市场时毫无阻碍。
爆品难走出“区域化魔咒”的另一底层逻辑是,预制菜仍属新兴行业,市场极度分散,更难谈行业龙头。
随着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和营销层出不穷,吸引了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目光,也让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一种“诞生就内卷”的感觉
事实上,预制菜市场的争夺战就是各家在和时间较量——市场留给各品牌的时间似乎不多了,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出品牌形象,占领消费者心智,征服消费者味蕾,谁将成为最大的赢家。